2021年6月19日,“翻译与中共建党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杨咏曼楼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翻译》编辑部协办。
![](/__local/2/47/1F/1CDCD1C27F4A6FC6E3894C59029_6B8B1D06_150F6.jpg)
外国语学院2020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周阔同学在大会分论坛的小组讨论中进行了发言,向大家介绍了《国家与革命》柯柏年和仓木译本对比研究情况。
![](/__local/E/A5/5D/E1F0181E304AC381249C4D9020C_9F9A2CD8_2EEAE.jpg)
在主旨发言中,广西大学君武学者、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教授以“翻译经典中的党史”为题,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汉译,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经典作品汉译如何影响早期中国革命家的思想和革命道路选择。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傅敬民教授,在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翻译和翻译研究进行了分析、描写与阐释。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何刚强教授在其报告中以中共先贤的诗篇为切入点对中国共产党如何传承、鼎新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__local/B/C7/F5/20AA5AB4457EC74666EF6F83CDD_17BBE467_85367.png)
主旨发言后,与会者分成两个小组,围绕“共产主义与翻译”、“马列主义文献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译”等议题展开讨论。在导师陶源老师的指导下,周阔在发言中梳理了《国家与革命》的61个汉译本,并以柯柏年和仓木译本为例,结合列宁《国家与革命》俄语原文对柯柏年译本的误译现象进行了研究。根据两译本传播主体、传播时代背景及传播对象的不同,分析两译本在翻译质量差异的情况下,均产生了较强传播效果的原因。在各分会场,与会者纷纷发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与见解,并与主持人及现场听众进行深度讨论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__local/5/A6/2E/5F3949EB1BD4D94FB5B2F60E625_239F157C_14AFE.jpg)
图文/周阔 审核/鲁燕 发布/高芳卉